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ping或ping /?,会列出所有ping命令参数。
ping命令大全:
ping ip地址或主机名 [-t] [-a] [-n count] [-l size] [-f] [-i TTL] [-v TOS][-r count] [-s count] [[-j host-list] | [-k host-list]][-w timeout] [-R] [-S srcaddr] [-4] [-6] target_name
参数含义:
-t不停地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;
若要查看统计信息并继续操作 - 请键入 Control-Break
若要停止 - 请键入 Control-C
-a 以ip地址格式来显示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 ;
-n count 指定要ping多少次,具体次数由count来指定 ;
-l size 指定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的大小。不用此命令默认发送32字节,发送字节有效范围从0到65500。
-f:在数据包中设置“不分段”标志(仅适用于 IPv4)。
-i TTL:设置ping命令发送数据包的生存时间。
TTL是 Time To Live(生存时间值)的缩写,该字段指定IP包被路由器丢弃之前允许通过的最大网段数量。TTL是IPv4包头的一个8 bit字段。虽然TTL从字面上翻译,是可以存活的时间,但实际上TTL是IP数据包在计算机网络中可以转发的最大跳数。TTL字段由IP数据包的发送者设置,在IP数据包从源到目的的整个转发路径上,每经过一个路由器,路由器都会修改这个TTL字段值,具体的做法是把该TTL的值减1,然后再将IP包转发出去。如果在IP包到达目的IP之前,TTL减少为0,路由器将会丢弃收到的TTL=0的IP包并向IP包的发送者发送 ICMP time exceeded消息。
-v TOS:服务类型(仅适用于 IPv4。该设置已不赞成使用,且 对 IP 标头中的服务字段类型没有任何影响)。
-r count:记录计数跃点的路由(仅适用于 IPv4)。
-s count:计数跃点的时间戳(仅适用于 IPv4)。
-j host-list :与主机列表一起的松散源路由(仅适用于 IPv4)。
-k host-list:与主机列表一起的严格源路由(仅适用于 IPv4)。
-w timeout:等待每次回复的超时时间(毫秒)。
-R:同样使用路由标头测试反向路由(仅适用于 IPv6)。
-S srcaddr: 要使用的源地址。
-4:强制使用 IPv4。
-6:强制使用 IPv6。
例如当您的机器不能访问Internet,首先您想确认是否是本地局域网的故障。假定局域网的代理服务器ip地址为1.1.1.1,您可以使用ping避免1.1.1.1命令查看本机是否和代理服务器联通。又如,测试本机的网卡是否正确安装的常用命令是ping 127.0.0.1。